Categories料理基礎

食材退冰與解凍

食材退冰與解凍,好像沒甚麼重要性,但在這個氣候異變與細菌橫生的現在,如何正確的將食材退冰,儼然是個需要講究的廚房記述了,最少小編我是這麼認為的。
此篇文章就是小編用個人觀點,來跟大家探討與分享,關於「退冰」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吧。


退冰與解凍 和 食材保存 的重要性

為什麼要注重 退冰與解凍 這個環節呢?

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的國家,多半的天氣與環境都屬於又濕又熱又悶,這是個許多細菌都喜愛的生長環境,雖然現代化的冰箱都很厲害,在冷凍與冷藏方面都可以延長食材的保鮮期限,但是退冰呢?在這個環節,如果沒有在方法、時間、溫度上面注意的話,是很容易導致細菌在食材上加速孳生,並且使食材迅速腐敗而不知,沒有妥善處理好,會讓人輕者上吐下瀉,重者有危害到生命的疑慮,那該不該注重這個環節呢?

肉類、海鮮的低溫保存概念

肉類與海鮮不只我們人類愛,細菌也愛,所以當我們將海鮮與肉類購買回來時,若不是當天要烹調食用完畢的話,我個人的處理方式是兩天內要料理掉的就密封好冷藏,超過兩天的就冷凍。
上一段所說,現在的冰箱無論在冷凍還是冷藏的技術上都很厲害了,但是冷藏與冷凍也不是無敵的,越低的溫度越能抑制細菌的成長速度,但不代表細菌不會生長,引用上面的話倒過來說:冷藏=兩天內要料理掉的食材;冷凍=超果兩天以上才要料理的食材。
至於冷凍可以冰多久,這真的沒有人可以說出一個固定的答案,依照我的觀念,生鮮級食材最久我不會放超過一個月,再次表明「這是小編的個人觀念,僅供參考」。


食物中毒的五大細菌

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rs)

常見的中毒原因食品:
受汙染之肉製品、家禽、蛋製品、魚貝類、乳製品、餐盒、生菜沙拉、及麵包店產品等。
潛伏期:
為1~7小時,主要症狀為嘔吐(一定發生)、腹痛、腹瀉等。

病原性大腸桿菌(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)

常見中毒原因食品:
通常是烹煮不當的牛肉(特別是絞肉)、生牛肉、升牛奶及受污染之水源(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)。
潛伏期:
平均為5~48小時,發病機制可分為:
(1)侵襲性大腸桿菌
(2)產毒性大腸桿菌
(3)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(第二類法定傳染病)

仙人掌桿菌(Bacillus cereus)

常見中毒原因食品:
(1)嘔吐型:原因食品大都和米飯類和澱粉類製品相關,蒸煮或炒過的米飯放置室溫,貯放時間過長為常見汙染途徑。
(2)腹瀉型:原因食品主要是香腸、肉汁等肉類產品,濃湯、醬汁、果醬、沙拉、布丁甜點及乳製品亦常被汙染。
潛伏期:
(1)嘔吐型:潛伏期短(約0.5~6小時),噁心及嘔吐等。
(2)腹瀉型:潛伏期長(約6~15小時),水樣腹瀉及腹痛。

沙門氏桿菌(Salmonella)

常見中毒原因食品:
受汙染的畜肉、禽肉、鮮蛋、乳品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,或豆餡、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。
潛伏期:
為6~72小時,平均18~36小時。
主要症狀為下痢、腹痛、寒顫、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。

腸炎弧菌(Vibrio parahaemolyticus)

常見中毒原因食品:
主要引起中毒的原因食品為生鮮海產、魚貝類,亦可透過菜刀、砧板、抹布、器具、容器及手等媒介物間皆污染食物而引起中毒。
潛伏期:
4~90小時(平均約17小時)。
主要症狀為噁心、嘔吐腹痛、水樣腹瀉、頭痛、發燒、發冷。


退冰與解凍 的五大常用方法

1. 常溫退冰
時間:不要超過4小時
優點:時間適中
缺點:較容易滋生細菌
這是一般家庭家庭比較常見的退冰方式,簡單快速的退冰方式,雖然方便,但建議在常溫下退冰不要超過四個小時,因為台灣常溫的環境下,是細菌們最愛的溫度喔。
2. 流(隔)水退冰
時間:不要超過2小時
優點:退冰時間很快
缺點:浪費水
另一種普遍的快速退冰法,用此方法我建議將食材與水隔開,不要讓食材直接接觸到水,因為我們幾乎都會用自來水退冰,自來水本身就含箘了,這樣只會加速食材的腐敗,另一方面也會造成食材的甜份 相關養分大量流失。
3. 泡(隔)水退冰
時間:不要超過2小時
優點:退冰時間尚可
缺點:需要點時間
這種方法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但我相信多半的人,一定都是直接將食材泡到水中,沒做隔離的動作,其實這方法顧慮點跟流水退冰差不多,只是它比較省水,然後退冰時間拉長一點,這樣而已。
4. 冷藏退冰
時間:盡量不要超過24小時
優點:最佳的退冰法
缺點:超慢 時間消耗最多
使用這種方法的廚師們,一定對食材很講究,他們不怕花時間,就怕浪費掉食材,這種方法是最不會流失食材相關營養價值的退冰法,只是它的缺點就是很花時間,要用此方法我建議,今晚把明晚要料理的冷凍食材,放到冷藏最上層,隔天煮飯時間基本上剛剛好,但是退冰時要記得用保鮮盒把食材封好喔。
5. 微波退冰
時間:看食材大小而定
優點:時間超短
缺點:時間沒抓好會加熱過頭
其實這是一種偷吃步的方法,除非必要,不然一般家庭我不建議用這種方法,因為要對食材大小與時間有一定的概念,不然很容易導致食材加熱過頭,如果要用這種方式,建議30秒為一段,一直到您要的退冰程度。
以上是本舖小編常用的五種退冰法 僅供參考

結語

不知不覺打了一大篇,連同食材保存與食物中毒一起說完了,為什麼會打這麼多呢?因為我喜歡同一篇文章可以吸收得更多,令一方面是因為食材保存、退冰解凍、食物中毒,這是連鎖性的問題,因為這兩大原因,所以我就一併打一打。

此篇文章想要讓您知道的重點是,如果您在食材的保存與退冰的細節上,不會處理或處理不好的嚴重性,也因為很嚴重,所以我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給您,希望有幫助到您,如果有其他的問題,請在下面留言,我知道的一定會回答您的。

發佈留言